星巴克接入美团后,最难的可能是喜茶

道路救援
2022-01-18 / 0 评论 / 53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半个月前,新浪科技曾报道,星巴克正在与顺丰、美团、山姆会员店等有配送能力的企业商谈合作。近日有网友发现,美团小范围上线星巴克专星送。这意味着,除了饿了么外,星巴克开始将专星送服务接入更多合作伙伴。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瑞幸、Costa、太平洋(3.2600.000.00%)以及奈雪的茶、一点点、COCO、蜜雪冰城等连锁咖啡和茶饮品牌,都已同时接入美团和饿了么两个平台,而仅有喜茶等极少数的品牌商家依然只接入单一平台。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平台为了在同业竞争中占先,此前甚至会给诸如星巴克这样的大品牌开出极为优厚的条件来开展独家合作。而喜茶仅接入单平台,或是因为得到了美团旗下的龙珠资本的投资,结成了战略联盟。

  不过,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曾在获得融资时对外透露,“在和美团有关的业务中无需做必须选择或者最惠选择。”也就是说,喜茶既可以选择与美团外卖合作,也可以与其他外卖平台合作。

  而如今,在互联网行业互联互通、“二选一”被监管喊停的背景下,留给业界的疑问便是喜茶在未来也会多平台的改变吗?

  独享私域流量”被打破

  事实上,1月初,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终于能用美团点星巴克上门了!”不过一位知情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称,目前美团上的专星送服务只在个别地区小范围上线。


去年12月底,新浪科技曾报道,星巴克原定与饿了么的3年独家合作将于12月31日到期,彼时星巴克正在与顺丰、美团、山姆会员店等有配送能力的企业商谈合作。而据媒体报道,去年年底,饿了么已经与星巴克完成续签,但新的合作将不再是独家协议。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星巴克与阿里巴巴达成新零售全面战略合作,饿了么成为星巴克咖啡外送的唯一服务商。

  龙策餐饮智库首席顾问田广利提到,平台为了在同业竞争中占先,甚至会给诸如星巴克这样的大品牌开出极为优厚的条件来开展独家合作,目的是绑定大客户,独享它们的私域流量,并以此为筹码打击竞争对手。

  根据星巴克2021财年报告,公司来自中国市场的年收入达到37亿美元。而按照官方曾公布的专星送外卖订单占销售额15%的比例估算,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外卖收入约为35亿元人民币。

  喜茶会抄星巴克“作业”吗?

  值得注意的是,新浪科技发现,在茶饮和咖啡零售市场中,Times、瑞幸、Costa、太平洋咖啡以及奈雪的茶、一点点、COCO、蜜雪冰城等连锁品牌,此前都已同时接入美团和饿了么两个平台。喜茶和星巴克则分别只接入了单个平台。

  如今,随着与美团达成试水合作,星巴克的多平台合作计划也逐渐浮出水面。而一直与美团保持密切关系的喜茶接下来会如何选择,则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消费者仅可以在美团平台上点喜茶外卖,在饿了么上则只能下单跑腿代购。美团和喜茶在资本层面上的强绑定,或许可以为这一现象加入注脚。

  早在2018年4月,喜茶宣布完成4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美团点评旗下产业基金龙珠资本投资。与此同时,龙珠资本创始合伙人的朱拥华也代表美团出任喜茶董事。同月,喜茶和美团合作开通外卖业务。当时根据媒体报道,2021年7月,喜茶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包括龙珠资本在内的多位老股东继续追加投资。除了喜茶管理团队外,龙珠资本是喜茶外部的大股东之一。


田广利指出,喜茶仅接入单平台,或是因为得到了战略投资,结成了战略联盟,“这显然是特例,不具代表性。”不过,与星巴克、饿了么双方此前的独家合作不同的是,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曾透露称,对于平台的选择,喜茶并没有受到太多限制。

  在获得龙珠资本B轮融资之时,聂云宸对外表示,“合同中明确写道,在和美团有关的业务中无需做必须选择或者最惠选择。美团点评也不会给喜茶流量上的扶持或排他性服务,否则有失公允。”也就是说,喜茶可以选择与美团外卖合作,也可以与其他外卖平台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喜茶方面宣布降价。据喜茶方面透露,部分茶饮出现了1元—7元不等的降幅,目的是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加方便、低成本地喝到喜茶。

  但有分析认为,降价或许存在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近期饮品行业掀起了小幅度“降价潮”,喜茶身处其中自主降价;另一方面是,星巴克开放后必定会占用美团的流量与资源,包括推荐排名机制等,喜茶此轮降价或是为了应对竞品的渠道扩张。

  品牌接入多平台利大于弊

  从品牌商家角度来看,同时接入多平台,不仅丧失了独家合作的身份,平台上的各种优惠政策或许因此终结,而且还需要投入更多运营精力。但即便如此,要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外部渠道和连接用户,商家的销售额和利润也会有所提升。

  毕竟外卖平台的用户虽然有一定的重合,却不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接入多个平台对于提升本身的业务水平,以及业务的流量都有很大帮助。”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称。

  在田广利看来,品牌商家的影响力很大,自带流量,对平台流量和优惠的依赖本来就很小。放弃独家合作,同时接入多个平台,也是利大于弊。

  而像星巴克这般从独家平台合作迈向多平台开放战略,或与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趋势,尤其是反“二选一”的趋势密切相关。从政策背景来看,互联网零售市场“二选一”的行为已经被否定。

  近年来,因“二选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美团与饿了么多次对簿公堂。去年,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最终,美团被处罚34.42亿元人民币,是公司自创立以来的最大一笔罚单。

  不过田广利强调,政策监管是促进星巴克等品牌开展多平台合作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大品牌议价能力很强,自家会员、顾客也能给平台带来巨大流量,各家平台巴不得他们以各种方式接入,通常不会将其拒之门外的。所以,禁止‘二选一’最大受益者是中小企业,而不是星巴克这些大品牌。”

  江瀚则提到,在互联互通政策背景之下,商家的自由选择权越来越多。无论是基于何种选择,都是自身发展的一种体现。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未来一定会更加公平,商家也能够从各个平台的竞争之中,获得更多的社会红利,从而降低自身的交易成本,获得更多的市场。

0

评论

本站关闭了所有页面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