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海中学东校等十所中小学签署共建协议-上海天文馆“馆校合作”项目启动

火星
2022-01-21 / 0 评论 / 126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晨报记者 沙情奕

开发一批博物馆课程、培训一批科技创新教师、培养一群创新型学生……11月10日,上海天文馆与上海中学东校、明珠临港小学、七宝中学、格致中学、上南中学、南汇中学、复旦附中、洋泾菊园学校、明强小学、民星路小学10所中小学校共建协议,正式启动2022-2024年度“馆校合作”项目。

“双减”政策下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2015年底起,上海科技馆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启动“利用场馆资源提升科技教师和学生能力的‘馆校合作’项目”。今年7月18日开馆的上海天文馆,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也加入其中。

上海天文馆积极探索打造“双减”政策下的科普场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天文特色和丰富的展览教育资源,进一步打造形式多样的馆校合作模式,大力推动科技、文化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助力“双减”落实落地。

之前,天文馆已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线上线下教育活动。如9月16日,天文馆邀请科创领域的“大咖”走进上海天文馆,做客外滩教育论坛,向孩子们讲解网红展品背后的科学故事,揭秘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蓝图。9月28日,天文馆科学老师为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师生带来了主题为“外面太漂亮了——跟随航天员拥抱星辰”的天文科普讲座,馆方还多次送课进学校,共计400余人次受益。

中外雕塑家大型艺术亮相天文馆

今年7月才开馆的上海天文馆,短短数月又添不少新亮点。近日,以不锈钢雕塑作品《引力》为代表的一组大型艺术装置亮相上海天文馆。

最具代表性的是矗立在天文馆室外中心区域的不锈钢雕塑作品《引力》,它由日本艺术家郡田政之倾情打造,直径11米,高度10米,由12个镜面不锈钢椭圆球体组成。

它们相互吸引、牵扯,仿佛要向四周迸射,但似乎又一种力量将它们向中心拉扯,组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结构,旨在表现宇宙空间中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当观众走进雕塑,周围环境、人、物的影像投射在不锈钢镜面中,也成为作品空间的一部分。

《朔弦晦望》是美国艺术家安东尼·豪(Anthony

Howe)在中国的首件雕塑,它以中国农历中的月相命名,将卫星(月球)、行星(地球)、恒星(太阳)的动向(运动本身及其光芒)抽离出来,将其表现为一种全新的动感雕塑。作品动感部分会因光线明暗而调整转速,也暗喻月亮的阴晴圆缺是由于月球在不同位置反射太阳光而形成的。当叶片转动的刹那,无数光斑影射在周围,非常美妙。

由中国艺术家瞿倩梅带来的《恒星—诞生、光明、耀灭》,采用大漆、砗磲粉、红木屑、朱砂及一些矿物颜料和元素,运用坦培拉绘画技法,绘制出恒星的核聚变反应(诞生)、持续燃烧(光明)以及坍塌过程(耀灭),通过画面营造出亦真亦幻、似实如虚的效果。

日本艺术家多田美波(Minami
Tada)的作品《宇宙》用极其简约、抽象的线条和形体表现无形无相的宇宙,让人从中去思考领悟,获得更多趋于感性化的自由发展空间。镜面不锈钢材料反射周围环境的各种光线,如同宇宙不断吸纳恒星的光芒,加上表面的凹凸起伏,产生变化炫目的光,激发出更加丰饶的幻想。

《光的速度》是美国艺术家米歇尔·奧卡·多纳(Michele Oka
Doner)的作品,位于天文馆“家园”展区入口处,营造出一种踏入天文科学探索之旅的仪式感。浮雕中大量的光线造型使人联想到天光被吸入,入口如同相机镜头,缩小了光圈,减少了日常活动引起的静电干扰,使焦点可以集中在展览展示上。

【来源:新闻晨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hr@onedow.com

0

评论

本站关闭了所有页面的评论